

在電建核電公司廣東太平嶺核電項目繁忙的建設工地上,有一道美麗的安全風景線,他身著紅色整潔的工裝,頭戴黃色锃亮的安全帽,手中拿著播放警示語的大喇叭,背著一個印有“安全第一”字樣的背包,像“雷神”一樣守護著一方平安。他就是廣東太平嶺核電項目部現場安全員呂衍華。
呂衍華時刻把“安全是親人的牽掛,安全是生產的前提”作為座右銘,認真學習、熟悉核電現場施工流程、安全操作規范,提高安全監督檢查的業務素質,認真查找各類安全隱患,勇于制止違章施工,成為核電現場施工的“安全守護神”,其踐行的“五勤”,確保了項目現場的安全,也為一眾年輕的安全監察員指引了前進的方向。
“腦勤”——在呂衍華的背包中,放著《安規》、《隱患排查手冊》,他在手冊上密密麻麻寫滿了批注,他常說:“只有多學習、多動腦,才能發現問題,保護他人,否則現場安全管理就是‘睜眼瞎’、安監人員就是‘木頭樁’”。時刻繃緊安全弦,善于學習,勤于動腦,呂衍華從物料擺放高度、滅火器壓力表等這些被人忽視的細微小事做起,防微杜漸,及時將事故隱患消滅在萌芽中。
“眼勤”——眼觀六路,隨時發現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。呂衍華經常會留心現場動態安全隱患,并在現場及時化解風險源。一次,在進行基坑底部開挖過程中,挖機離平臺邊緣越來越近,他立即拿起大喇叭讓挖機后退,并現場溝通重新調整作業平臺,確保其滿足先決條件后再施工。其手中亮閃閃的大喇叭,仿佛也在訴說對生命的關懷。
“嘴勤”——常念“緊箍咒”。他看到那里有違章現象,他都會勇于站出來,說出他們的錯誤。看起來他是常念“緊箍咒”,但為了大家的安全,他寧愿多念一些。在BYA 5A級廠房澆筑過程中,有工人站在了泵車大臂下方,他看見了立即上前制止:“你這樣站在下面很危險,如果大臂發生位移或者漏漿,你就是躲也來不及”。工人立刻閃避,有效化解了現場危險。
“手勤”——隨時糾正不安全行為。在施工中,呂衍華發現了一些對施工有影響、有安全隱患的、能解決的會馬上動手解決,不能解決的,他會用筆寫上標語,提醒大家注意安全。他的背包里會常裝有警示貼、保護帽,他在每天施工前,都會在現場轉一圈,看到有雜亂的材料就會直接擺正,看到有突出的鋼管會直接貼上警示貼,看到有未防護的端頭,就會套上保護帽,從而來保證大家的安全。正如呂衍華常對其他安監人員說的:“在建筑工地上,我愿意在他們需要幫忙的時候搭一把手。正是這些不起眼的習慣,讓他們能夠接納我,讓他們愿意聽我說的,聽我的‘緊箍咒’”。
“腿勤”——現場巡查不留死角。在施工現場,大家的工作面有時候會很大,這就需要多走走。在一個點,只能觀察到這個點的施工情況。在工地,呂衍華一有時間,就會到每個施工點走走看看,隨時了解大家的安全位置和工作情況。在工地,總是見他“東張西望”觀察每一個人和施工環境,他是大家的“活地圖”,看看大家周圍是否有安全隱患,他是大家的“保護神”。
里森老師曾說過一句話,晝警暮巡,朝培晚訓,矢志不渝地安不忘危,在安全專業上虛心學習,在安全工作中不斷推陳出新,在安全道路上秉承初心,心懷良知。呂衍華正用自己的言行踐行著這句話,詮釋著一位安全人的綜合素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