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皮膚白皙,眼戴金絲,性格溫和;心思細膩,做人低調,處事穩重。今年剛過34歲的李茂果常給人以一種文質彬彬的印象。
2010年7月,李茂果由山東電建二公司陽江核電項目部調入新能源分公司,歷經大唐萊州二期、大唐萊州三期EPC、大唐海陽、華潤莒縣三期、華能蓬萊等風電工程,短短四年的時間,從初出茅廬的柔弱“書生”快速成長為一名敢打硬拼、善打硬仗的項目帶頭人。
涉足深潭,扭轉全新格局
剛調入新能源分公司之初,面對新的崗位、新的環境、新的管理模式,李茂果感覺一頭霧水,毫無頭緒,工作不知該從何入手,一種前所未有的壓力莫名而至。
特別是他剛調入的大唐萊州二期工程,是外省另一家電建企業因地方關系難以推動而遺留下來的12臺風機。當地養殖大戶以風機運行對其養殖池產生重大影響為由,漫天要價,強力阻擾施工,而這一拖就是整整兩年。但天生性格韌勁的李茂果很快“悄悄”進入了工作狀態。
就在業主高層感覺無力回天想放棄該工程的時候,這時,李茂果和他的同事長期堅持的“地下”工作開始發揮了神奇效果。原來,李茂果看工程無法推動,就利用空余時間經常和同事到養殖場老板家串門,聊聊家常、談談養殖、侃侃時政,有時趕巧忙的時候還一起去搭把手。慢慢的,養殖老板開始漸漸喜歡上這個性格細膩、富有耐心的小伙子,兩人竟然成了忘年之交。而就在這關鍵時刻,在養殖老板的大力支持下,項目部開始了填河修路、打樁做基礎,工程才得以快速推動起來。
李茂果帶領項目部同事緊緊抓住這個有利時機,迅速掀起了一陣跑步前進、追趕進度的大干高潮,并創造了在養殖場一天澆筑一臺風機基礎的驚人速度,短短三個月,項目部就完成了12臺風機全部并網發電任務,為后來三期工程的順利中標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史無前例,創造吊裝奇跡
華潤莒縣三期工程所有風機設備采用維斯塔斯2.0機型,此機型難點在于葉片安裝必須在空中分片進行,這在國內風機安裝史上實屬首例,跟隨施工的外協單位更是聞所未聞。在設備廠家現場交底及多次叮囑后,負責吊裝的外協人員還是猶豫不決,長時間遲疑不前。
李茂果了解情況后,立即在網上下載了該機型國外現場安裝的視頻,并組織所有施工、安全人員進行反復觀看、展開討論、仔細研摩,逐步打消了安裝人員的顧慮。
“雖然這種機型在國內屬首次安裝,沒有具體經驗借鑒,但它和火電施工中發電機穿轉子道理是相通的,隨著機組容量的不斷加大,轉子體積和重量也在不斷加大,我們把每一次吊裝都當作第一次,成功經驗就是這樣慢慢積累下來的,只要我們嚴格按照廠家的指導,措施周全,防護得當,精心施工,那我們很快就能成為國內第一個成功吃螃蟹的人。”在李茂果的熱情堅定的鼓勵下,風機安裝立馬熱火朝天的開展起來,在大家的傾心施工下,葉片組裝時間也有開始的兩天縮短為半天,真正填補了國內風機葉片空中組裝的空白。
定員定編,歷練“將帥”才能
風電工程施工有著工期短、工作量緊湊、施工環境惡劣、管理人員少、人員流動性大等諸多特點,這對項目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隨著該公司新能源分公司優化結構、深化改革的進一步推進,項目“定員定編”制被快速提上日程。2013年5月,由李茂果負責的華能蓬萊風電工程正式開工建設,隨之被該分公司選定為“定員定編”試行樣板。按照新規定,項目部人員只能配備八人,人員減了,但總工作量沒有減,依照缺人不缺崗的要求,八人同時進行兼職,最多的一人需同時兼職三個崗位。
這跟過去一個項目二三十人相比,簡直就是天壤之別。怎么辦,制度制定了,就必須執行。李茂果帶領項目部其他七人猶如上弦之箭,白天跑現場,晚上做軟件,但時間依然捉襟見忖。
剛開始食堂建在了宿舍區,離項目部要十多公里,加上道路顛簸崎嶇,一個來回就要花掉兩個小時的路程。為了節約時間,他提議將食堂搬到了項目部,同時,為了方便晚上監督混凝土澆筑質量,他把自己的床鋪也搬了過去。項目部由彩板房搭建而成,又處在山丘頂部,冬天冷若冰窟,夏天如焦似蒸,他硬是挺了過來。
“工作雖然繁忙勞累,但不管是民事協調,還是現場施工,李經理都第一個沖在前邊,完全給員工們樹立了好榜樣,大伙跟著他干,感覺踏實!”建筑工程處老師傅徐利華對這個年輕的項目經理如此評價。
正是這個上接“天線”,下接地氣的青年人,得到了項目部新老員工的高度擁護,也更讓這個團隊迸發出前所未有的張力與能量。
正是李茂果這種持之以恒的優秀表現,在2010-2012年期間,他連續三年被新能源分公司授予“優秀管理者”榮譽稱號,今年8月,被該分公司正式任命為副總工程師職務,也再次開始了他探索新型能源工程管理的新的征程。
檢查盤柜線路
協調堵路民事
組織召開“站班會”